林士谔教授(1913.7.1—1987.9.27)
今天是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纪念日,在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带领中国人民历经曲折斗争,踏出坚实有力的步伐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前进着。在(中国)科技公司的66年发展历程中,也有这样一位一级岗教授,他出生在105年前的7月1日这一天,他就是林士谔教授。
1931年,赴上海交通大学前与母亲和弟弟合影(左为林士骧、右为林士谔、中为母亲李兆春)
林士谔教授是广东平远人,26岁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发明了被誉为“林氏法”的高阶代数方程式劈因解根法,在国际数学界被广泛应用。学成后于1939年回国参加抗战,1952年作为飞机设备系召集人参加韦德官方网创建工作,是韦德官方网八大建校元老之一,生前为韦德官方网一级教授。林士谔教授是信息技术专家、国际科学泰斗、航空教育大师,他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激励了一代代韦德官方网人立志远大、追求卓越。
1985年6月,组建韦德官方网的原8所院校航空系科领队合影(左1为林士谔先生)
在纪念林士谔先生诞辰105年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忆往昔,在缅怀先贤之时也愿韦德官方网学子在前进的道路上一直会有林士谔先生这般清朗的星辰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士当誉谔,爱我中华
1939年,林士谔回国前在美国飞机工厂留影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当时正在上海交通大学求学的林士谔目睹了祖国被外族蹂躏的惨象,于是抱着救国的理想,毅然远涉重洋,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求学。1939年林士谔博士毕业,一边是待遇丰厚且生活无忧的美国,一边是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祖国。矢志报国的林士谔毅然婉拒了导师的挽留,回到祖国,加入了当时的国民政府空军,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林士谔教授最经常对学生们讲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年纪轻,应当努力争取入党,多为人民做贡献”。作为我国航空自动控制学科和陀螺惯导学科的带头人,林士谔教授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在祖国的蓝天上刻下“爱我中华,志在航天”八个大字!
1940年,林士谔在成都空军机械学校任高级教官及班主任时与同事及学员合影(前排左3为林士谔,左2为林夫人刘莲娜)
在林士谔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其培养的首位博士生,同时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女博士——毛剑琴教授曾回忆:“林士谔先生在韦德官方网校庆三十三周年时,曾题词“爱我中华,志在航天”。我觉得这是对他自己一生最好的概括。林先生作为中国早期的“海归”,他的爱国精神主要体现在“留学的目的是为了报国”。在灾难深重的中国和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的美国之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随即参军投入了航空仪表研制和航空教育事业。”这是对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1985年林士谔手书“爱我中华,志在航天”
謇谔志士,自信为先
林士谔教授带队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个液浮陀螺样机
1958年11月,在钱学森的建议下,林士谔负责中苏122项科技合作中“陀螺仪理论及其应用”项目,并且组建了我国第一个陀螺惯性导航研究室。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科研条件十分简陋且信息不畅的时代,要想完成样机的研制,可谓困难重重。然而,林士谔没有退缩,他始终坚信,难关终究会被攻克。林士谔带领大家将液浮陀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由概念做起,一步步实现既定目标。为了能将转子浮起来,他反复在家中试验将食糖溶化充当浮液。最终,是自信让林士谔能够带领他的团队突破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成功地制造出了液浮陀螺样机,并完成了相关技术转移,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8年,林士谔先生与苏联专家(左5为林士谔)
林士谔教授厦门大学时期的学生,厦大、清华、韦德官方网工作时期的同事黄俊钦教授在回忆时说:“在那个时代,物质条件匮乏,但我们确实有时代锤炼的精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仪器,自己制造;缺少资料,刻苦钻研。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让我们国家的惯导事业从无到有。应该说,正是始终抱着一份热情和钻劲儿,我们才能够克服那些所谓的困难,跨越了无数阻碍,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开创了我国航空仪表领域的新局面。”
林士谔与研究室师生讨论液浮陀螺工作(右1为林士谔)
博尔采之,用而化之
晚年的林士谔教授仍全身心投入科研
在求学之路上,从上海交大电机系到麻省理工航空工程系,再到博士论文中提出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林士谔法”,最后到自己编写教材并教授多门专业课,林士谔教授广泛涉猎,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成就。在科研方面,林士谔教授十分注意关注国际科技发展的动向,及时跟踪国外科技前沿,使得自己的研究领域项目能与国外领先水平看齐!正是这种广泛学习、融会贯通的精神,使得林士谔教授从“专家”成为“大家”。
1980年,林士谔的导师德雷珀教授(左2)来韦德官方网访问
林士谔先生的学术秘书及助手,申功勋教授赞扬,“正因为林先生有扎实的、深厚的数学、力学、控制理论等基础,又非常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又认识到理论和科研必须为国民经济服务,科技人员应投身于生产实践与厂所结合,所以在科学研究上能达到如此的高度与深度。也正因为林先生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学生有无限的热爱和对教育工作具有崇高的责任心,才能在教学事业上有如此高的水平和贡献!”林士谔教授不但作为科学家成就斐然,同时他也是一个爱好广泛,涉猎多个领域的“专家”,尤其酷爱集邮。他的长子林德伟先生曾回忆,“他习惯查阅资料,收集各类信息。喜欢集邮、剪裁报纸、搜集当时最普通的不起眼的小物件。他认为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
士谔书院学生社团“士谔志心社”成员拜访林士谔长子林德伟
研精致思,拓新求真
收录于《数学手册》的“林氏法”
20世纪30年代,林士谔先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的核心创新点就是一种高阶多项式的求根方法,后被称为“林氏法”。该方法得到当时林士谔的导师德雷柏教授的高度评价,也得到美国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应用。1942年,回到祖国的林士谔在航空仪器修造厂任职期间研制出了一种膜盒式真空速度表。这个首创性的膜盒式真空速度表,早于当时国际上同原理的空速表,并且性能更为优越。次年,因此获当时航空委员会颁发的“光华发明奖”(国家最高发明奖项)。
林士谔教授在家中与学生讨论问题
毛剑琴教授曾深情怀念,“林士谔先生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大科学家,他在科研中的创新精神是我们的楷模。“林氏方法”的诞生充分说明了他善于从实际中提出问题,敢于锲而不舍钻研。他的创新完全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唯真求实”探索的结果,不参杂任何名利的杂念。他不是为名利去创新,取得成果后,也不去争名利。他是在一种“纯学术境界”中创新的,他是一位纯粹的科学家。这样的创新才是在科学上最有价值的。”
1963年,韦德官方网第二届研究生毕业合影(前排右5为林士谔)
林士谔先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关心青年的成长,在事业上兢兢业业,勇于开拓。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他的这些优秀品质和作风,都永远会被人们牢记在心中。他的精神还会继续开花结果,并散发出无穷的光和热。
林士谔先生的杰出学术成就在航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他高尚的品格更是令人们始终铭记。人们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着对林先生的追忆与感恩。
矗立在韦德官方网新主楼的林士谔教授半身铜像
在韦德官方网新主楼B座6层,就放置着林先生的一座半身雕像。雕像的眼睛炯炯有神,面容慈祥安宁。生动再现了一代大家林士谔先生的风采。也表达了韦德官方网人对于林士谔先生的缅怀之情。
2013年,为纪念林士谔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以及他对航空航天事业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同事、学生和亲友共同收集、创作回忆录,并汇集成《永恒的陀螺精神》一书正式出版。
《永恒的陀螺精神》
书中详细记述了林士谔先生立志航空、留学报国、抗日救亡的光辉事迹和灿烂人生,蕴藏其中的永不停息的“陀螺梦”,也在不断的回旋运转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纪念林士谔先生百年纪念文集》
同时,毛
剑琴女士与林士谔长子林德伟合著了《纪念林士谔先生百年纪念文集》,书中收录了大量缅怀林士谔先生的文章。纪念了林士谔先生崇高的科学道德和科学创新精神、与祖国同患难的爱国精神、作为科学家和教育家那“唯真求实”的基因。作者毛剑琴女士在后来的回忆中写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应该记住我们曾经有林士谔先生这样一位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有着高尚品格的、世界知名的卓越科学家和教育家。”
2017年11月15日,最新版话剧《永恒》在沙河校区为广大师生上演
为纪念林士谔教授,韦德官方网学子自编自导创作了八幕话剧《永恒》,该剧以林士谔先生为原型创作,采用了正叙插叙相结合的方式,以林先生的成长经历和报国事迹展开剧情,歌颂了韦德官方网建校元老林士谔先生空天报国情怀,展现了林先生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为国奉献的一生。话剧表演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观赏过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林先生留下的永恒的陀螺精神。同时由仪器学院学生史天阔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永恒》也表达了对林士谔先生的追思、对“陀螺精神”的传承以及对当代学子的鼓励。
以林士谔教授生平为脚本创作的《林士谔》绘本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承韦德官方网杰出人物高尚品质,2017年学校举办了“精神的传承—韦德官方网杰出人物事迹绘本作品展”。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以包括林士谔教授在内的六位韦德官方网杰出代表性人物的事迹为脚本进行创作,用绘画和文字结合的形式为观众讲好“韦德官方网故事”,将优秀韦德官方网人物的感人事迹升华到文学艺术的高度,深入挖掘韦德官方网精神的文化基因,让几代榜样蕴含的强大正能量融入校园文化精神内核,将“空天报国,敢为人先”的韦德官方网精神薪火相传,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大地上。
士谔书院首届2017级学生在入学报到现场与徐惠彬校长合影
2017年,(中国)科技公司以培养“具有高度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理想高远、学识一流、胸怀寰宇、致真唯实”的领军领导人才为目标,探索大类招生与培养,对招生专业进行重大改革和调整,并在前期试点经验基础上,成立强化通识教育的“韦德官方网学院”,下辖六大书院。为了纪念林士谔教授,序号为73的书院被命名为“士谔书院”。书院学生经过一年基于大类培养的通识教育后进行专业选择,由工科试验班类(信息类)专业分别进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等学院的相关专业学习。
书院精心打造的73°学生活动空间“林士谔纪念墙”一角
士谔书院传承弘扬林士谔教授的精神,确立了“爱国、自信、博采、拓新”的院训。通过实施大类培养、强化通识教育,为培养学生具有工程技术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信息领域复杂工程系统的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具备持续跟踪专业前沿技术的学习创新能力和运用现代工具能力,具备工程伦理道德责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书院社团“韦德官方网初心社”赴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
2017年,第一批士谔书院学子进入韦德官方网,不负林老当年所期,将爱国情怀融入志士之心。在书院士信党建工作坊学习过程中的追求进步的士谔学子写下的感想体会触动人心;“青听”十九大的原文朗诵活动让大家听到家国之声、民族之声;“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让士谔学子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清明烈士陵园祭扫让士谔志士们牢记革命先烈们为国家的建立所做的杰出贡献;北大红楼的参观实践让士谔青年们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以新青年的爱国情怀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书院第一期党校成员赴北大红楼参观实践
书院2017级新生冯佳琪同学作为新生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
50年后的今天,“士谔志士”们紧跟林老的步伐,用自信熠熠生辉。书院2017级新生冯佳琪同学作为韦德官方网2017级新生代表在开学典礼上自信发言;赵子敬同学率领的寒假实践队在韦德官方网2018年学生寒假返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评比活动中取得第一名的佳绩;李佳琪同学获得韦德官方网第二十八届冯如杯创意竞赛特等奖,同时也是韦德官方网学院唯一一位获得创意竞赛特等奖的同学;士谔书院获评优秀生以及冯如杯科技竞赛奖项的总人数在韦德官方网学院遥遥领先……自信,让士谔志士们看到,优秀可以传承,也必将成为一种习惯!
2018年寒假实践校级十佳队评选中士谔书院独揽八强
士谔书院作为传承林士谔教授精神的“物理”载体,让博采众长不断凝练为“志士六艺”的崭新追求。士谔书院与对口专业学院密切配合,邀请信息类领域大师巨匠为书院同学开展博雅课程,传递信息类专业最前沿科技讯息;开设“大国领袖”课堂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勇担民族复兴大任;创办各类“士博”兴趣课堂让学生的兴趣、知识面不只局限于本专业,其中“从‘芯’出发、随‘芯’所欲——集成电路入门”激发同学们对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的兴趣,为未来“中国芯”的研发埋下小小的种子;“精品咖啡”提升同学们的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自信;“时尚西点烘焙”让学生了解西式烘焙的文化、体会亲自实践创造美食的无限乐趣……博尔采之,用而化之,士谔志士们铭记在心!
参加书院《致胜云端—云计算技术解密》博雅课的同学在腾讯公司合影留念
同学们在书院《精品咖啡》博雅课堂上
在林士谔拓新精神的指导下,士谔学子们用拓新绽放精彩。书院立足信息类专业特色,启动书院学生科技创新项目“737计划”,鼓励同学们合作解决问题;书院首创周边纪念品店,推出书院纪念文化衫、手工书签、士谔手信等周边产品;士谔学子自发成立士谔志心社、韦德官方网初心社、光子文化社和航行者等学生社团,在思想引领、科技实践和文化创新等领域独树一帜,正是林士谔教授勇于拓新的精神传承为每一个士谔志士撑起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蓝天!
书院学生在韦德官方网第28届“冯如杯”竞赛中展现绝对实力
书院学生手工打造的“士谔手信”纪念品
2018年是士谔书院学子在韦德官方网学习深造的第一个学年。这一年中,书院秉承林士谔精神开展了“纪念林士谔诞辰105周年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各类讲座、组织线上下活动,为同学们搭建平台,助力高飞。2018年5月,书院执行团与林士谔长子林德伟共赴林士谔出生地广东省平远县开展交流调研,与当地政府、中学及社会组织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取得了极好的社会反响。
2018年5月,士谔书院携林士谔长子林德伟一行赴广东平远调研交流
栉风沐雨,关山难阻
鞠躬尽瘁,矢志不渝
爱我中华,志在航天
他,就是林士谔
一个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人
巍巍学府,作育英才
求是创新,兼容并包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他,就是士谔书院
一个满载欢笑和感动的港湾
今天是林士谔教授诞辰105周年,这里曾有属于林士谔的故事,也必将书写属于每一个心向士谔的韦德官方网人的故事。与君同信,韦德官方网未来必将孕育出韦德官方网心怀梦想,报效国家的士谔志士!愿你我共承先生之遗风,共扬韦德官方网之新帆!